帳號:
密碼:

講師團隊
楊田林
黃泰璋
林惠蘭
謝常玲
沈英瓊
李佩玲
林家泰
張力仁
邱建智
梁鈺雯
陳慧如
陳孝倫
孫治華
韓明文
解世博
陳旭輝
莊蕙謙
王淑華(小黛)
陳振華
廖桂香
黎素美
洪昌輝
李河泉
張宏裕
包日新
周純如
洪家祥
李紹唐
常振國
賴恆毅
鄭雲龍
陳日新
郭芊彤
詹維琪
嚴守仁
陳柏宇
吳美玲
張永錫
黃柏翔
韓瑞信
陳志明
周明達
談驊
蔡興正
胡海音
楊婷雅
徐培剛
王泰武
洪震宇
吳琇筠
楊舜仁
李玉輝
李朗日
李秀卿
鍾杰毅
陳瑜如
江錦樺
楊偉龍
文章分享
 
首頁 > 講師專區 > 文章分享
多少碎片才能成為整體?
作者: 常振國 發佈時間:2018-10-12 16:22:12
近來對岸的培訓市場一直在講微學習、碎片化學習
強調很短的時間內,講一個問題點、一個知識點、一個解決方法。
如果是技術操作性的培訓,可以用這個方法快速學習,解決問題。
 
如果是認知思考性、行為調適性工作的培訓呢?
要多少的碎片才能成為整體?
是否夠多的碎片就一定能成為整體呢?
偏偏我看到一些碎片化學習的課題談的是:
如何處理情緒不滿的客戶,或是如何和強勢的客戶溝通。
我懷疑,這類型跟人互動相關的工作,是否能夠用許多的碎片化知識方法連結成為整體。
業務銷售、客戶服務、溝通協調、衝突管理、領導管理、創新思維...
這類型主題的培訓是否適合碎片化學習?
如果一個培訓師設計的課程,只是運用一堆碎片化知識填滿課程,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網路上碎片化知識取之不盡,移動設備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取得這些碎片化知識。
 
那麼培訓師也會成為下一波的恐龍職業嗎?
 
我比較相信,培訓師設計一個課程需要的是一個系統結構,
引導學員看見該主體的整體性,進一步能啟發思考,去發展知識之間的相互連結。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該質疑培訓的價值。
 
有些知識的保存期限不長,培訓師的課程需要經常更新調整,但不要一昧的追求流行議題。
 
一門課的深度不是讀了幾本相關書籍就能形成的,其中還包含了相關的知識體系,
甚至還有培訓師對這個課程的理念融入其中。
 
對岸講培訓有個流行語:任何不提供方法的培訓,都是耍流氓。
我改寫一下:任何不能啟發思考的培訓,才是真的在耍流氓。
 

  捷晟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1 Qualitrend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 2904-7236 Fax:(02) 2904-7183 E-mail:service1@qualitrend.com.tw
姓名
email